心脏性猝死“盯上”中青年,青少年心脏猝死
心脏性猝死“盯上”中青年
心脑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国家人口的第一死亡原因,而心脏性猝死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西欧,心脏性猝死每年发病人数大概有30万,而平均生还率却只有2%~3%。在我国一个关于心脏性猝死的研究项目中,参与研究的专家在北京市、广州市和新疆分别选取20.6万、14.9万、16万的城市居民、在山西选取16.2万农村居民进行心脏性猝死发病情况的监测。监测时间从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监测总人群共67.8万,最后总死亡人数为2983人,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284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第一次得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万/年。该监测还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10万和39.0/10万。
然而,由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多数心脏性猝死者来不及抢救,心脏性猝死的平均生还率会比欧美更低。
传统上认为,心脏性猝死有两个多发人群,一个是从出生至六个月的新生儿,另一个是45岁~75岁的中老年,其中,男性居多。而据吴书林介绍,现在心脏性猝死已经愈发“年轻化”,运动员猝死,青少年运动后猝死,中青年白领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研究,心脏性猝死和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现在中青年白领大都生活节奏快,脑力劳动居多,缺少锻炼,压力较大,容易疲劳,可能有一定的心脏疾患也浑然不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不注意休息和定时检查,总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脏性猝死“盯牢”,发生“过劳死”。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许多青少年喜欢运动,感冒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带病进行剧烈锻炼,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变,导致猝死。22%心脏性猝死者曾经心绞痛“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吴书林指出,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中有75%可发生SCD。“虽然不少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会有心脏疾病的表现,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不会重视这些症状,而猝死的可怕之处更在于其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
但是,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发病前,患者通常有一定的先兆。”吴书林说,德国柏林的急症医疗系统曾经对2006年抢救过的406个心脏性猝死病例做过统计,结果发现,80%的患者在猝死发生前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先兆。其中有22%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会有平均累积长达120分钟的心绞痛,15%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会平均持续半个小时,其余的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