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压垮朱允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谁

  皇上驾崩,允炆登基,改元建文,即建文帝。对于建文帝违背皇爷爷遗训,一登基便削藩,在托孤大臣中,有两人表示不满。一个是徐辉祖,一个是铁铉。而蠢蠢欲动,兴风作浪的是齐泰、黄子澄。铁弦因此而被外放,明升实降。徐辉祖官职不变,却已招致建文的猜忌。那么,隐藏最深的人是谁呢?

  当徐辉祖反对建文帝做法时,一人向他连使眼色,示意其莫说话,终是欲言又止。对于建文的削藩决定,全程未发一言。此人便是李景隆。

  为什么说李景隆是隐藏最深的人呢?

  此前,人们认为李景隆少年得志,华而不实,特喜欢表现。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李景隆仿佛变了一个人,自建文登基之后,基本上是唯唯诺诺,不发表任何观点,令人暗诧。对比铁弦的刚直、徐辉祖的坚持、齐泰的阴狠、黄子澄的偏执,李景隆的一反常态尤其令人奇怪。那么,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李景隆呢?

  李景隆此时的表现,完全是一副听之任之,不赞成,不反对,不建言的态度。

  众所周知,此时的李景隆承袭父亲爵位,是曹国公,位极人臣。他十三岁便随父出征,在军中广有声望。一个有名有利有高位的人,他最先考虑的是什么呢?首先,是如何替李家守住这份基业。此其一。

  再怎么卖力讨好,建文还能给他什么?封王是不可能的,公爵已是最高等级。此其二。建文与众藩王叔叔相争,终归是朱家人内部之争,谁当皇帝,他一样做臣子。而且,究竟是燕王胜还是建文胜,形势不明朗,得罪哪方,将来都会对李家不利。此其三。而这,便是李景隆一言不发的真相吧?由此,反映出李景隆才是隐藏最深的人。

  不久,建文帝讨伐燕王,命李景隆率兵五十万出征,李景隆以五倍于燕军兵力输了两阵便撤了回来。难道他真打不过燕军?在他看来,剿灭燕军,他将成为建文帝要对付的下一个吧?对于手握重兵且功高的武将,建文从来是不放心的。削藩是前车之鉴。无心恋战,才是李景隆的保全之策吧?

  众所周知,最后,燕王率军奔袭京城,兵临城下,第一个开城投降的便是李景隆。而这,是压垮建文的最后一根稻草,建文帝一败涂地。

  由此足见,李景隆是隐藏最深的人。相比齐泰、黄子澄、铁弦、徐辉祖等人,李景隆在建文朝位至公爵,在燕王获胜后,因开城有功,受到褒奖,李家无虞。其余几人,随建文一并沉没。

  打来打去都是你们朱家人的事,谁输谁赢与我何干?而这,是李景隆的出发点,亦是家天下的弊端使然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