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副作用:芡实不易消化,食滞不化者慎服

芡实,一种常见中药。为睡莲科植物芡成熟后的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是药三分毒,芡实作为药材自然也有它的有副作用。大家是否有了解过?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芡实的副作用:

芡实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芡实虽然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等,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适合把它当主粮吃。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

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难以消化。“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更应忌食。

不适食用者:

1、对于本身火盛,上火厉害,手心发热的人不宜食用;

2、食滞不化者慎服,大小便不利者不宜食用;

3、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及产后妇女忌服;

4、芡实虽有营养,但婴儿不宜食用;

5、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能。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1、补脾止泄:主治腰膝痹痛,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病症。

2、防癌抗癌: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3、防止衰老: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芡实制剂“八仙糕”有明显延长寿命的作用。

芡实的营养价值: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另外,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菸酸、维生素及微量胡萝卜素等。

芡实的选购及食谱:

1、芡实呈类球形,有的破碎成小块。完整者直径5-8毫米;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2、以没霉味,没酸酸臭,没硫磺味的最佳;以颗粒完整,饱满均匀,断面色白粉性足无碎屑、泥杂,身干不蛀者为佳。其中又以南芡实(圆芡)为佳。

【莲子大枣芡实煲香芋】

材料:莲子20克,大枣20克,芡实5克,香芋300克,清汤1200克,色拉油500克,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莲子、大枣、芡实分别洗净待用,香芋去皮切块;

2、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将芋头炸脆;

3、净锅上火,放入清汤、莲子、香芋、大枣、芡实,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5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莲子可治脾虚泄泻、心虚所致的失眠以及心悸、尿频等症,还可清心火。

【芡实薏仁竹笋干大骨汤】

材料:大棒骨 一根,竹笋干 若干,芡实 若干,薏仁 若干,红枣 若干,老姜 两片;

做法:

1、竹笋干前一晚泡好,第二天换一次水继续泡至软,清洗后黄色水变得很浅即可;

2、芡实、薏仁提前一到两个小时泡好

3、大棒骨中间断开,清水泡半小时然后放入装有姜片、花椒大料的冷水中煮开,有效去除血水和浮沫后捞出备用

4、砂锅内放水烧至微温后放入大棒骨、芡实、竹笋干、薏仁大枣及姜片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后文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放盐即可

5、关火前我放了几根绿豆芽,一个是好看,另外也是进一步增加营养。

【山药薏米芡实粥】

材料:山药1根(约300克), 薏米50克 ,芡实40克 , 大米100克;

做法:

1、薏米和芡实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半小时(不泡也可以);

2、将浸泡好的薏米,芡实放入锅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煮30分钟,然后倒入大米继续用小火煮20分钟;

3、带上橡胶手套,将山药去皮(否则山药的黏液会让手部发痒),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锅中,再继续煮10分钟即可。

【芡实枸杞银耳羹】

材料:银耳,芡实,枸杞子,冰糖;

做法:

1、准备好银耳、芡实、冰糖、枸杞子。

2、银耳提前泡发,洗净、撕小朵备用。

3、银耳倒入饭煲,加入适量冷水,炖煮20分钟。

4、芡实洗净,倒入银耳中,继续炖煮20分钟。

5、加入冰糖,煮5分钟。

6、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

7、炖好的银耳羹盛入碗中,温热食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