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母鸡就巢性的生理机制与母鸡醒抱的生理机
母鸡就巢是鸟类的一种生物特性,品种驯化程度很高的来杭鸡,年产300余枚蛋,几乎不表现就巢性,而乌鸡却表现出很强的就巢性,每产约15枚蛋之后,就出现就巢行为,停止产蛋。
一、引起母鸡就巢性的生理机制
鸡的就巢性是由于丘脑下部催乳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而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又通过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从而导致滤泡激素、黄体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的下降和催乳激素的大量增加,从而抑制卵巢的发育和体温变化,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
母鸡就巢性在外部表现为:停止产蛋,性情温顺,被毛蓬松,抱蛋而卧,并发出咯咯的叫声等一系列的就巢行为。
鸡体内催乳激素升高,是引起母鸡就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血清中较高水平的催乳激素的维持,也就是说就巢行为的维持是靠促性腺激素的减少而维持的。催乳激素通过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或阻断对性腺的作用,从而引起抱窝。
二、母鸡醒抱的生理机制
血液是机体的内环境,在不同的药物作用下也会有各种的变化。既然鸡血清中滤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下降,腺垂体所分泌的催乳激素增加能导致抱窝,那么可以采取适当的条件,通过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控制和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催乳素减少,促性腺激素增加,而使其醒抱。
要达到醒抱的目的,首先是通过刺激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下降,从而直接抑制催乳激素的产生。其次是通过激素或类激素药物及某些化学药物作用于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某一环节,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作用于垂体,从而抑制催乳激素的产生。
运用外源性激素一丙酸睾丸素进入雌性血液中,就会引起雌性激素减少,这样雌性激素减少就会通过负反馈的作用,使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抑制催乳激素的产生,而达到醒巢的目的。
脑垂体前叶催乳激素分泌增加就发生就巢,催乳激素继续分泌靠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减少来维持。关于母鸡醒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拮抗催乳激素的生理作用,达到降低体温,恢复母鸡的正常活动和产卵机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