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养猪村”的发展转型,养猪乡村振兴

昨天,位于河山镇庙头村的苗木种植基地内,昔日的养猪大户许惠新又是除草、又是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片100多亩的种植基地内,引进了黄金衫、佛吉尼亚栎等多个珍贵树种。

2014年,许惠新响应市里号召,主动把家里近千平方米的养猪场所有拆除,并从一名“猪倌”扭身为苗木种植大户。“我们家过去养猪,环境脏乱差,现在种树搞绿色产业,终于不用整天闻着臭气熏天的猪臊味讨生存了!”如今的许惠新尤其享受从养殖户成功转型为“苗木种植户”的变幻,他感叹地说,看来转型这一步,真是走对了。

固然,许惠新家的转型在庙头村并非个例。立在村口遥望,曾经的牧业园区如今已经被新生的树苗、水产基地所笼罩,崭新的绿色产业链条正在这个昔日的“养猪村”逐渐成形。

“我们村里养猪总户数曾经超过300户,尤其是村里的牧业园区内,有13家养殖大户,全村的养猪数几乎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庙头村村委会主任诸顺年告诉记者,因为养猪污染问题,村里时常还会发生邻里纠纷。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被提上议程,村里便响应号召,下决心将这一污染源切断。主动上门、政策宣讲……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村5.2万平方米猪舍潞傍签约、拆除,曾经的“养猪村”消失了。

但是不养生猪,出路何在?庙头村一手抓关停,一手抓转型,通过分析当前农业发展趋势、介绍种养市场信息等,踊跃为养殖户转业转产找思路、优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业转产。同时,镇里也从资金、技术、市场等赋予搀扶。

生猪养殖大户陆惠浩在拆除了近700平方米的养猪场后,搞起了泥鳅养殖;姚新元在关停猪场后,转行养虾,事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而蒋根学则开启了蔬菜种植模式……转型后,生态效益可圈可点,经济效益怎么样?蒋根学给自己上个月的收成算了笔账,上个月,他的蔬菜基地总销量几万斤,利润达数万元。“跟过去养猪相比,应该说只多不少,很不错了。”蒋根学说,销路通了,信服以后的路会更好走。

如今,两年多光阴过去了,这群曾经的“养猪明星”在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也“熬”过了转变生产方式之初的不适应后,摸索出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