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男生千斤钢筋铸雕塑走红:父亲是原型,想致敬建筑工人
近日,一段“男生用1400斤钢筋铸雕塑致敬父亲”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不少网友直言被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给感动到了。日前,南都记者联系上了雕塑作品的作者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本科学生黄建亿。
黄建亿告诉南都记者,该作品在半年前开始创作,并在3个月时间内利用钢筋、铁板切割焊接,铸成建筑工人的形象。黄建亿说,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30多年来为家庭和社会辛苦付出,而这件毕业作品正是用建筑的语言致敬自己的父亲以及所有的建造者们。
创作缘起
父亲是建筑工人,深感个中不易
钢筋组成的地基,托起一位“建造者”。建造者的肩部以钢筋建构,脸部和安全帽则是钢筋、铁板混搭铸造。这个毕业季,这件尺寸为194×113×230厘米的作品出现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上,作品取名“筑魂”,作者为黄建亿。
对于自己的毕业作品,黄建亿从来没想到会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关注量。连日来,各类社交平台以短视频形式传播着他的雕塑作品,播放量达百万以至千万。
该雕塑作品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展出。
黄建亿告诉南都记者,实际上作品的流传还有个过程,最初是他的师弟将其创作状态拍了下来,分享到网络上。黄建亿发给记者的视频显示,在创作过程中,他对着未完成的雕塑不断进行焊接、完善,一刻都不得闲,“焊疯了”。“纯粹”——黄建亿如此评价这个从无到有、逐渐完满的作品。“是我大学五年来献给家人的礼物。”
谈起创作的缘起,黄建亿表示,他的创作正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出发点,向一批又一批建造者的奉献精神致敬。
黄建亿出生于广东湛江,打记事起,父母就常常出去打工,有时远至海南,一出去往往要间隔一两个月才回家。黄建亿并没有去过父母在海南打拼的建筑工地,但长大后的一次经历让他印象深刻。
大三时,伯父在老家建房,黄建亿跟着家人前去帮忙。搬砖、和水泥、砌砖。几天下来,他满面尘土、筋疲力尽,感受到父母这些年是多么辛苦,“长时间坚持下来,他们肯定更累”。
上大学后,在城市的各处高楼,黄建亿也见过像父亲这样的建筑工人。他们总是晒得皮肤黝黑,但有一股韧劲,让他们即便十多层楼高也往上攀爬。黄建亿感叹父母的不易,每一个建筑工人的不易。“他们为社会奉献,为家庭付出,这种精神很是触动我。”
他的创作思路正是由此而来。在创作说明中,黄建亿提到:“我们习惯仰望星空,却忽视脚下沉默的土地;我们歌颂建筑的华美,却忘记建造者的艰辛。我要用建筑的语言来致敬我的父亲和所有建造者们。”
创作过程
用掉1400斤钢筋铁板
对于这件毕业设计作品,黄建亿没有把这份心思向家人坦诚倾诉。“我感受到他们的爱,他们也会理解我。心里明白,没必要全说出口。”大五学期,征得导师同意后,他即以建造者为创作方向,开始制作毕业作品。历经反复修改,从草图到小稿完成,黄建亿投入雕塑的具体铸造中。
为了达到材料和主题的契合,他想到了钢筋。“目前建筑以钢筋水泥为主流,选择钢筋展现主题,更直接,更能打动人的情感。”
材料哪里获取?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材料需要自己解决,黄建亿曾经“垃圾里寻宝”。他在学校周围逛了五六个废品收购站,找到了一些钢筋。每斤2元,他购买了400斤,搬了回来。之后觉得不够,黄建亿又在二手平台搜索,购买了部分旧钢筋,价格按每斤2.2元计算。铁板则来自五金店和收购站。
材料总计买了1500斤,最终用掉约1400斤。创作的过程主要是焊接的过程。黄建亿也克服了不少困难。底下做的不均匀、不规则,只能卸掉,使用新的效果图,量好尺寸,重新开始。要保证钢筋框架从不同侧面看都很平直,“只能这面定个点,走到侧面再把它敲直”。
黄建亿在创作中。(受访者供图)
一天之中,通常是上午开始,忙到下午和夜晚,除了吃饭时间,都扑在作品上。“有时候从晚上12点熬夜到早上五六点,日出了,才拿把椅子出去躺几个小时。”黄建亿说。
3月初到6月初,整整三个月,作品终于完工。这件作品,钢筋作为地基,托起了一名建造者的形象。黄建亿说,雕塑作品中的艺术对象参考了建筑工人的整体面貌,但偏重于父亲的影子。“他的脸像我的父亲,也像我。”
家人反应
“挺开心、挺骄傲的”
黄建亿这件名为“筑魂”的作品完成后,就被搬到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毕业展场地,被更多人看到。
虽然黄建亿没有将创作过程告诉家人,但作品却突然在网上火了,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不断传播。
家人也看到了这件作品。“是我哥发到家庭群里的。后来我爸转发到其他群了。我知道,其实他们挺开心、挺骄傲的。”
黄建亿也觉得,这件作品不免有缺憾和不足,却给了他回馈家人的机会。即将毕业的他也想早点独立,减轻家里的负担,不要让父母再辛苦了。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马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