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为指数增强策略模型“打补丁”

5月以来,A股市场企稳回升,量化私募的业绩同步转暖。量化私募推出的主流产品一般为指数增强产品,机构近期纷纷加大投入,为产品背后的策略模型“打补丁”。行业研究人士指出,本轮量化私募业绩表现回暖背后的驱动因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赛道拥挤度明显下降;二是头部机构今年以来普遍保持了较高效的策略模型迭代;三是目前多数头部机构的量化模型,在中小市值个股活跃度更高的市场环境里,相对优势更明显。

业绩明显修复

来自国内某大型券商的相关托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当周,头部量化私募取得超额收益(即跑赢对标股指)的指数增强产品在八成以上,不少头部机构4月末以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5%到10%之间。一方面,前期一度遭遇业绩低潮的部分头部量化机构业绩明显修复;另一方面,部分在今年业绩回撤控制较好的头部机构,也在5月市场走高期间,迎来了较大的业绩回弹。

截至5月24日,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年内分别下行20%左右。某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则显示,同期50亿元以上规模的头部量化机构旗下的量化指数增强产品平均回撤15.68%,延续了过往几年持续跑赢主要对标股指的表现。2019年至2021年,头部量化私募的年均超额收益率普遍达15%到20%。

上海某券商渠道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5月以来头部量化私募的阶段性业绩,与主要股指表现出现了一轮同步回升。5月下半月以来,私募客户对量化指数增强产品的认购问询,也较前期明显增多。此外,该渠道人士强调:“对于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观察一家量化机构长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复合收益率情况;近期业绩反弹较大的量化机构,并不意味着其投资水平就一定更高。”

持续更新策略

对于近期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方面,幻方投资表示,4月底以来A股市场流动性好转,投资者交易行为重回正常轨道,大部分量化模型的信号失效问题阶段性减轻,成为近阶段量化行业尤其是指数增强策略业绩复苏的关键原因。

鸣石投资分析,量化投资的核心主要是策略的持续研发和迭代能力。除市场行情因素外,策略的低相关性也成为近期一些头部量化机构超额收益显著回升的重要因素。从该机构的情况来看,2022年以来,鸣石投资在投研的多个环节上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今年3月在策略中加入了拥挤度模型,对市场上拥挤度较高的风险因素加以约束,在因子端开发出更多的低相关性因子。从4、5月期间的实际运行看,新策略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较好。

综合渠道等各方面分析,本轮量化私募业绩表现回弹背后的驱动因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量化行业赛道拥挤度较前期明显下降;二是头部机构普遍保持了较高效的策略模型迭代;三是目前多数头部机构的量化模型,更适用于中小市值个股活跃度更高的市场环境。

尽管量化私募新产品发行量今年以来大幅下滑,但在当前市场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量化行业业绩明显回暖的背景下,不少头部机构仍在计划发行更多新产品。

思勰投资称,A股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出于“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产品推给合适的客户”这一考量因素,近期计划推出新的指数增强产品。赫富投资副总经理殷姗表示:“投资人及发行渠道正逐步趋于成熟,近期新产品发行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