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容强大!这家国字号,能为国民养老做些什么?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近日,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老保险)动作频频,发展再次呈现加速度。
6月初,国民养老保险首次全面详细披露了董事和监事、独立董事任职声明及高管团队名单。仅半月前,国民养老保险多位高管的任职资格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核准,责任分工亦初具雏形。
与此同时,国民养老保险开业以来的首款产品已获得监管备案。另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国民养老保险第二款产品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也于近日正式上报监管。
“与以往的养老险公司不同,国民养老保险的股东单位以大中型银行为主,同时覆盖了部分头部券商和保险机构。”一位接近国民养老保险的消息人士表示,这家国字号公司开业后,一直在尝试如何有效利用多样化股东资源,通过发展协同实现对商业化养老金融市场的创新开拓。
今年3月22日正式获批开业的国民养老保险,目前以高达111.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在养老保险机构中排名第一,自筹建之日就被视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探索者,承担起一定的建设第三支柱的“国家任务”。
如今,随着高管团队确定、产品面世,国民养老保险的业务战略将如何解缆出发?又将如何承担起激活养老第三支柱市场的重任?
▲图/IC photo
高管团队“70后”担纲,组成多元
“国民养老保险一季度末开业,二季度正式开展业务,推进速度很快。”一位保险业内高管如是评价。
国民养老保险官网6月1日披露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的董事共15位,其中执行董事2位,为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总经理黄涛。
非执行董事8位,囊括了股东中的工、农、中、交、建、邮储六大行高管,还包括来自北京基础设施投资董事会秘书兼投资发展总部总经理任宇航,国新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则鹏。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银行系的非执行董事多数有养老或者投资业务背景,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韩强、中国农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总裁史静欣、中国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田军、中国建设银行股权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政等。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虽然被称为保险,但是实现的路径远超保险业。它需要符合规定的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参与,融合多种金融资源,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前述接近国民养老保险人士表示,非执行董事的养老或投资业务背景,有望为国民养老保险运作带来一些新的业务思路和探索。
除了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签署国民养老保险独立董事任职声明的共有5位,多数为专家、学者,包括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力(已退休),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正强。
“有的专家学者多年来致力于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是第三支柱保险建设的推动者和呼吁者。”前述接近国民养老保险人士说。
比如,金维刚曾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国家试点专家组专家等职务,曾主持完成有关我国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一系列课题研究。
另外,记者看到,担任独立董事的还有中美绿色基金管理董事长徐林,他曾先后担任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曾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多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
公开资料显示,在6月1日的高管团队名单发布之前,银保监会还核准了国民养老保险4位高管的多项任职资格。其中,吴双成任职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曹勇任总精算师;王俊霖任总经理助理;总经理黄涛兼任公司董事以及审计责任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除黄涛出生于1980年,其余高管均为“70后”。前述接近国民养老保险人士说,从业务背景看,高管团队在投资、保险、金融领域都有丰富经验。
比如,吴双成曾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从事资产配置工作长达15年之久,担任过研究规划部副主任,专注于低利率环境研究等多个投资领域,后短暂在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投资业务。
对于养老金投资,吴双成曾经表示,养老金投资是很好体现资产配置能力的一个投资方向,要想做好这一点,最重要是认识长期资金的属性。
担任总精算师的曹勇则是保险行业的行家里手,曾为原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科员,后“下海”在多家保险公司任职,先后担任昆仑健康保险总精算师、总裁室总精算师、审计责任人等职务。而总经理助理王俊霖则来自于农业银行,曾任职于总行的投资银行部。
一位中型保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国民养老保险是在养老第三支柱亟待发展的情况下,全新孕育出来的一家公司。“对于高管团队来说,他们将涉足一个相对全新的领域,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挑战。”
除了高管团队,截至目前,国民养老保险官网信息显示,公司仍在招贤纳士组建队伍,数字化管理、渠道经理,以及资产管理部、信息技术部等多个岗位虚位以待。
如何推进第三支柱建设
从2021年9月批复筹建、到今年3月正式开业,再到如今搭班子,这家国字号养老保险公司前期的组建工作正在火速推进。
外界普遍关心,这家面向“国民”、定位“养老”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未来要如何满足国民对商业养老金融的需求?能否扛起我国探索建设养老第三支柱的重任?
产品是机构与市场最直接的链接,从这家公司目前有限的产品信息,或许能看到些许谋划。
记者查询银保监会人身险备案产品目录发现,国民养老保险的首款产品“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目前已获得备案。
“第一款产品是在与股东方深入探讨后的一次试水。”前述接近国民养老保险人士说。据了解,该产品侧重于老年阶段的高保险金领取,面向希望通过长期积累、满足未来养老金需求的用户群体,目前尚未开始销售。
2021年年底,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134号文”),明确养老保险机构应定位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进一步突出养老特点。要求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终止或剥离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
“国民养老保险作为新公司,没有需要终止或者剥离的业务。”前述接近国民养老保险人士透露,目前它的业务板块按照“134号文”布局,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一是发展年金险;其二探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其三试点个人养老保障业务;其四是在养老社区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养老社区)会是轻资产模式,未来希望开展连锁化经营”。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国民养老保险探索的业务重点之一。2021年6月1日,银保监会宣布试点以来,截至2022年1月底,市面上6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在原有6家试点保险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试点。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国民养老保险的第二款产品即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已经上报监管,有望在近期获得审批。
对于保险公司最为关注的销售渠道,记者获得的消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将会充分利用银行业股东优势,比如首款产品就将通过银保渠道进行销售。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国民养老保险还将着力发展互联网销售,探索特色化的代理人销售渠道。
从业务数据来看,国民养老保险已经为展业做了充分准备。4月初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民养老保险净利润46.84万元,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12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862.00%,偿付能力充足。
国民养老保险方面表示,截至报告日,公司负债端业务尚未开展,投资计划尚在逐步落实,最低资本占用低,一季度偿付能力处于偏高水平。预计随着二季度负债端业务的展开以及资产端投资计划的逐步落实,下季度开始,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逐步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状态。
一份保险业的内部报告显示,养老类保险业务仅占人身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的2%左右,这与国内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所对应的庞大的养老保险潜在需求并不相称。
多位学者认为,养老保险产品的社会接受度不高与大众希望保险产品能够尽早、尽快返还的心理有关。为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帮助社会大众理解养老保险产品在养老金筹资方面的独特性,同时,保险公司还需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此类保险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这既需要国民养老保险‘国家队’的牵头示范,也需要多方的参与努力。”前述保险公司高管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