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原标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延伸阅读

“三满指令长”陈冬二度逐梦苍穹 哥哥:全家人都很安心!

时隔6年,44岁的陈冬将再一次逐梦苍穹。

这一次,他肩负着比6年前更加重要的责任——担任神舟十四号飞船乘组指令长。

“一定没问题。”得知这一消息,陈冬初、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姚志强说,从初中到高中,陈冬在班上连续当了6年的班长。那时候,陈冬虽然话不多,但其身上的领导才能已经有所显现,做事情十分稳重,也有很强的协调能力,“相信这一次的飞天任务,他一定能够胜任。”

在航天员见面会上,作为指令长的陈冬,掷地有声地说道: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

远在3000公里外的哥哥陈波,也在电视里看到了“满血”状态的弟弟。陈波说,他和弟弟最后一次联系是在上周,如今看到弟弟信心十足的发言,他和父母都感到很安心。6月5日,一家人会守在电视机前,为弟弟加油。


陈冬和姚志强的合影 (图源姚志强本人提供)

家乡骄傲

1978年12月,陈冬在洛阳出生,陈冬的父母退休前都在洛阳铜加工集团物资调剂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工作,一家人长时间生活在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洛铜三十四街坊。一间2室1厅的小屋,承载了陈冬的整个童年时光。

“前面那栋,靠左手边,蓝绿玻璃窗那间小屋就是陈冬老家。”居民李飞指着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小屋回忆道,2016年10月,记者和工作人员的突然到来,让大家猛然发现,为国争光的航天英雄陈冬,竟然就在他们身边。

老邻居郭桂园,在朋友圈里用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了当年陈冬飞天时的“盛况”:“今天上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是洛阳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小区的骄傲。”

如今,陈冬父母虽然已将这间位于洛阳市洛铜三十四街坊的老房子卖出,但不少居民得知了陈冬将再次飞天的消息后,仍自发围站在了这间老房子旁,聊起关于陈冬的话题。

74岁的张月华笑称,记得神舟十一号发射那天,陈冬家里热闹非凡,看到那么大的阵势,她一度以为是哪家娃娃在结婚,“没想到小区里面出了个航天员。”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住在陈冬隔壁单元楼的居民王旭华。他家离陈冬家只有20多米,在他看来,小时候的陈冬特别懂事乖巧,尽管他和陈冬并不十分熟悉,但每次打照面,孩子总会叫上一声“叔叔”。


陈冬和姚志强的合影 (图源 姚志强本人提供)

当年的孩子,成了如今的航天英雄,这让王旭华感叹不已,“希望他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林建文是陈冬家老房子的新主人,因为陈冬的缘故,此前从未特意关注航天新闻的他,偶尔会在闲暇时主动搜索起“航天”“宇航员”“陈冬”等关键词。

“你知道原房主是谁么?”至今,林建文还清楚记得,自己入住“新房”的头一个星期,曾无数次听到这样一句话。无论是上门安装水电煤气的工作人员,还是帮忙办理房屋手续的中介员工,都会洋洋洒洒给他“科普”一些关于陈冬的故事。

在收拾“新房”时,林建文还在陈冬家里找到了30多本荣誉证书,全部都是陈冬母亲的。在林建文看来,陈冬的成功,必然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管教。

“当年,陈冬第一次飞天时,我没有看直播,这一次一定不能再错过了。”林建文说,虽然他从未见过陈冬,也仅仅只是在签购房合同时,与陈冬父亲有过一面之缘,但他总觉得像是多了个牵挂的人,他会守在电视机前,默默祝福陈冬,祝福中国的航天事业。

飞天梦想

青葱少年和浩瀚太空的故事,要从高二那年讲起。

而在此之前,陈冬曾一度盼望着,想要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陈冬曾经的班主任、原洛铜加工厂中学(现洛阳市第二中学景华校区)数学老师姚志强回忆,尽管此前从未见过面,但13岁刚读初一的陈冬,还是很快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陈冬那批学生刚入学时,为了快速了解孩子们,也为了让他们彼此之间增进了解,他便多次通过举办足球比赛等集体活动,让大家频繁互动。入学一个月后,他让孩子们自己投票选班长,最终陈冬高票当选。

从初中到高中,陈冬在姚志强班上连续当了6年的班长,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在姚志强看来,陈冬之所以能够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可能是源自于其自带的“孩子王”属性。从小在工厂里长大的陈冬,虽然话不多,但对同学朋友特别仗义,谁受了欺负、谁又遇上了一些困难,他都愿意出面帮忙解决问题。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陈冬不仅文化课成绩优秀,在全市拿过数学竞赛二等奖,其身体素质也是“肉眼可见的好”,“学校组织运动会,跑步、跳远等凡是他报名参加的项目,各个都能得前三名。”


陈冬和姚志强的合影 (图源 姚志强本人提供)

对于陈冬,包括姚志强在内的学校老师都给予了厚望,他们坚信,按照理想的轨迹发展,陈冬是一定能够考取一个重点大学的。姚志强说,一次谈心时,陈冬和他透露一个内心想法,也想要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数学教师。

“飞天”的关键词,在不经意间闯进了陈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6年,洛阳市传来了招飞的消息,姚志强班上一名往届复读生,顺利通过了层层筛选,考上了飞行员。姚志强说,那名学生的成功经历,就像一把钥匙,给包括陈冬在内的其他孩子,打开了一扇未知的大门,“飞天”的梦想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不仅是孩子,许多家长听说后,也对飞行员这条路,多了几分认知。”

第二年,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陈冬报名参加了招飞测试,并接连通过了两次严格体检。

接下来等待陈冬的,将是高考以及最为严格的第三次体检。


姚志强朋友圈

险些梦碎

列车喘着粗气,带着陈冬父子俩,一路去往济南方向。

但去时的踌躇满志,却一度被回程时的失望所取代。

姚志强回忆,当年陈冬和父亲从济南返回后,仿佛经历了一段“天塌下来”般的低潮。因为陈冬第三次体检时,自我感觉“视力有一些下降”。来不及沮丧,眼看距离高考仅有一个月时间了,陈冬只得收拾好心情,专心备考。

关于文化课,姚志强对陈冬是绝对放心的。按照招生规定,当年报考飞行员的学生,高考分数需达到400分。陈冬最终的成绩是630分,远远超出了及格线。

然而,传来的消息却是喜忧参半的,陈冬第三次体检报告的结论最终为视力0.9,这与合格的体检视力标准差了0.1。文化课的巨大优势,和体检时的差之毫厘,形成巨大对比反差,更让人难以接受。

“当年孩子只填报了一个志愿,为了防止意外落榜,我们不得不提前着手联系其他学校。”姚志强说,过程虽然曲折,但当年陈冬最终还是如愿考取了长春飞行学院。事后他才得知,当年负责招生的老师,看到了陈冬的高考成绩后,认为是高强度的复习暂时影响了视力,因此并没有因为“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

在远离家乡1700公里之外的长春,陈冬对家人以及师长的牵挂,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减少。

每年他除了给父母写信之外,也会给姚志强寄一封信,聊一聊自己在飞行学院的情况。姚志强回忆,在最初的两个年头,陈冬还偶尔回过家,每次到了洛阳,陈冬都会叫上要好的同学,和他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此后,陈冬几乎再未回过家,后来就连书信也慢慢断了。

“消失”六年

在姚志强的世界里,陈冬似乎一下子“消失”了6年时间。

2012年,姚志强偶然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则老师寻找学生的新闻,这让他想起了已经6年没了消息的陈冬。

孩子如今身在何方?是否还安好?当年的飞天梦实现了没有?2012年,姚志强通过当地媒体,《姚老师“想念你”》为题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报道,寻找陈冬以及当年班上另一名报考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女同学。

第二天,姚志强虽没能等来陈冬的消息,却接到了那名女同学的电话。在电话中,姚志强得知了陈冬“消失”的真相,原来早在2010年5月,陈冬便入选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在与外界隔绝的6年里,陈冬所经历的磨练,是外人难以想到的。

陈冬曾说起过当年那段经历,进行最“著名”的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时,要求过载达到8个G,即人体自重的8倍。训练时会感觉到压力在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上,甚至感觉脏器都临时‘位移’了,透不过气来。接受训练的人员明明没有哭,但泪水会不受控制地甩出去。从进入航天员大队,到具备执行航天员任务,需要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要进行八大类、近百个科目的学习。

“毕竟已经离开学校、参加工作10年了,要在很短时间里掌握数量众多的陌生理论课,难度很大。”陈冬说,这对他们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那段时间,他们从未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双休日。航天员的教室里曾出现过2件趣事:一是大家都在教室后面站着上课,怕坐着上课犯困;二是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把任课老师熏得特别精神。

辛勤的努力,最终换来了丰收的果实。

2016年10月17日,陈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迎来了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当天,在父母亲友的加油鼓劲中,在全体航天人的强大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直刺苍穹。


陈冬和姚志强的合影 (图源 姚志强本人提供)

“三满”出征

又一个6年过去,陈冬即将再赴苍穹。

当年,在圆满完成神舟十一号任务回到地面后,陈冬曾接受采访说,自己希望能够再上一次太空,把祖国荣耀写满太空。如今,这一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

从乘组成员变为指令长,从一个月到驻足半年,陈冬和他所带领的神舟十四号乘组,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相信他一定没问题。”姚志强说,驻留太空的时间,从33天一下子延展到了半年,这让他有些担心,但他始终坚信陈冬能够胜任。对于担任指令长的角色,他更是认为陈冬没问题,从初中到高中,陈冬在他班上连续当了6年的班长。在他看来,那时候陈冬话虽不多,但其身上的领导才能已经有所显现,做事情十分稳重,也有很强的协调能力。

“看到他接受采访时的状态,我们都很放心。”陈冬的哥哥陈波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上一次和弟弟联系是在上周,由于不知道弟弟的最新情况,他和家人多多少少会有些紧张。日上午,他们全程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航天员见面会上,他看到弟弟气色非常好,且言语之间信心十足,这让他和父母都感到安心。他们也由衷的为弟弟高兴,弟弟实现了当年自己所说的“希望能够再上一次太空”的愿望,能够再次入选,也是祖国对弟弟的认可和信任,他们全家都支持弟弟的航天事业,并期盼弟弟半年之后凯旋归来。

不仅是家人和师长,全国人民都从陈冬掷地有声的发言中,感受到了踏实和信心。

在航天员见面会上,作为指令长的陈冬这样说道:“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并担任指令长,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陈冬说,神舟十四号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但他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他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