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分红一边裁员,中国公司新趋势


一些事情的发生可能比预想的酝酿更短,一旦开始也比预想的发展更快。

最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陆续裁员,有收佣金和广告费的平台企业,有生产商品的实体企业。从公司管理层或者股东价值层面来说很难说企业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规模小一点的知乎,一年收入 30 亿,扣掉各种成本、费用以后净亏 13 亿元。爱奇艺账面现金最低的时候很可能撑不过一年。这还是在有大股东百度输血的情况下。但就是这样的公司,靠着裁员数千人,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首次盈利。

规模更大、业务更多元、利润也很优秀的公司,现在也开始想着缩编或者削减业务。名气大一点的像阿里、腾讯、美的等,一年利润百亿元起计。它们身处不同行业、商业模式也不一样,但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经济链条总能以你想不到的方式把一群人、一堆公司串起来。

人们不买房子了,所以通常跟着装修房子一起买的冰箱、空调、电视机销量出了点问题。这些家电品牌商的收入少了,可能在电商平台打广告的动力也就小了。平台收入增速没以前高了,担心公司说不定哪天遇到危机的管理层开始裁员,失去工作的员工也没底气换房子了,很可能“供房”都有问题。跟着房子一起产生的消费也就没了或者减少了。又是轮新的循环。

与此同时,就像 1980 年代美国一批最大公司做的那样,今天一批中国公司开始抛弃“保留并再投资”,代之以“缩编加分钱”。管理层可以用“股东价值最大化”为自己开脱,资本市场也大多表示欢迎。尽管这看起来不怎么体面。

陷入裁员风波的美的去年净赚 286 亿元,最近他们宣布要分红 116 亿元。利润率长年在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二徘徊的京东,这个季度也宣布了数十亿元的特殊股利安排。除了直接分钱,美的、小米、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筹备了几十亿到上百亿元的现金回购股票,很多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回报股东,要比直接发钱更快、更直接。

当企业愿意发展且市场环境支持的时候,他们建厂、买原料、雇供应商、打广告,把钱送给更多人。现在分红、回购股票,也是给人送钱,只不过是让持股人获得回报,相比前一种送钱方式,这次显然是更少数的人能收到钱。(龚方毅)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