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基辛格“过生日”说起(基辛格又给美国献计)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看起来很朴素的头衔却特别沉甸甸,因为中国只会把这个充满感情的头衔授予极少数对中外关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是其中之一。


2019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办的年度晚宴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5月31日这天,在基辛格99岁生日之际,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办了一场以基辛格命名的线上中美关系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发表视频致辞,高度评价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如此罕见的规格体现了中方对基辛格的敬意和中华文化重情重义的传统。

中国人民敬重基辛格,首先是因为他在半个世纪前中美关系“破冰”阶段的开拓性贡献。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方携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一段传奇历史,中国人耳熟能详。包括基辛格在内的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作出了历史性的政治决断。尼克松此行是“极少数对国际事务产生深远影响的国事访问之一”,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的走向。作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常青树”、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推动者,基辛格在中美关系“破冰”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忘记”。


2011年5月18日,亨利·基辛格的著作《论中国》在美国纽约巴恩斯与诺布尔书店销售。新华社发(吴凯翔摄)

基辛格打动年轻一代中国人的是他的“知华”。基辛格的著作《论中国》是中国几乎所有研究国际关系学者、学生的必读书目,《纽约书评》称此书表现出“一个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毫不掩饰的认可。”基辛格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研究与独到看法,让许多中国人都深受启迪。他的一些论断常被当作“名言警句”引用。譬如,“中国的语言、文化及政治体制都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因此就连本地区竞争对手以及外来征服者都不同程度吸收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作为对中国改革开放最有发言权的外国见证人之一,基辛格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崛起。他说过,中国是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巨大发展。中美“破冰”之后的50年里,基辛格依然孜孜不倦地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与中美交流作贡献。正如王毅指出,50多年来,基辛格博士近百次访华,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成为博士外交生涯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

斗转星移50年,中美关系如今又面临新的瓶颈与挑战。在华盛顿一些政客的操控下,中美关系的氛围很不正常,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被人为歪曲,发展方向面临被进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险。在对中国崛起无端焦虑的背景下,华盛顿错误地把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想方设法抹黑、围堵、打压中国成为常态。这也充分体现在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讲中。

美国当地时间已临近深夜,99岁的基辛格还在聆听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来自学者、观众的提问仍纷至沓来。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在回答问题和总结发言中,基辛格还是以50年前的经历为例规劝:中美需要严肃、坦诚的对话,要找到共处的方式,要避免对抗……在此时刻,时代呼唤美国出现更多类似基辛格这样的知华战略家,给华盛顿头脑发热的政客们打打清醒剂。

在此动荡变革的时代,建设一个互联互通、多元包容、安全共享的世界,是中美两国必须承担的责任义务。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是中美双方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美国如果一味以大国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以你输我赢作为政策目标,只会将中美推向对抗冲突,将世界推向分裂动荡。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中国人民重情尚义、真诚坦荡,但又爱憎分明、不惧打压。中美关系正在关键当口,何去何从,球在华盛顿那边。(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延伸阅读

99岁的基辛格近期频频露面:中美关系形势已相当紧张

在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办的“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现场视频上,看到一些人的影像,令人不免去回看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岁月——1971年。

去年卸任中国驻美大使的崔天凯,那时候在黑龙江瑷珲县当知青,也就是务农呢!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王缉思,那时候在内蒙古东乌旗当知青,具体干的活与崔天凯有所不同,他算牧民。



“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研讨会”视频截屏

美国方面几位呢?

在老布什、小布什两届政府中担任要职的佐利克,当时在伊利诺斯一个库房打工;

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当时倒是已经走上外交官之路,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二等秘书。再往前追溯,1935年6月16日,芮效俭出生于南京。他父亲是美国传教士。南京沦陷后,芮效俭随父母去了当时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又随父母迁往成都华西大学,在那里度过了7年的青少年时光。因此,芮效俭曾称,十岁前,他的日常用语是四川方言。如今,他依然会使用“川普”。

这些人竟然能于2022年聚在一起,与基辛格一起聊中美关系的历史,还有未来的发展,不说是风云际会吧,想来,他们自己早年也未必想到人生会有这么一天,和这些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人聚在一起。

听听基辛格怎么说的吧。

海叔感觉,他的发言,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首先,是“紧张”。基辛格表示,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沿着建设性方向不断发展,但是现在双方存在很多分歧,形势相当紧张。不过,海叔想来,再紧张,中美关系不会比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时期更紧张。基辛格所说的“紧张”,主要在于中美两国都认识到自己肩负重大责任。如果一方不认为自己责任重大,或许这紧张感还不那么明显。正因为双方都自认为肩负重大责任,恐怕最好的办法还是坐下来沟通吧?

其次,是“共处”。基辛格说,当今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发展使大国之间关系更加复杂,特别是掌握高科技的国家更是如此。这一背景下,作为大国需要建立共处的原则。在海叔看来,“共处”不是一个新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接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美国倒真是该学一学何谓共处。



近来曝光率颇高的基辛格

再次,是“框架”。基辛格说,双方应当共同维护过去建立起来的框架。除了台湾问题,世界上很多问题都应该这样处理。海叔倒是认为,近日在台湾问题上再次失言的美国总统拜登该仔细听听基辛格怎么说。要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比起99岁的基辛格来,还没到80岁的拜登自然是小阿弟,有时候他的失言,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失言以后,又让白宫发言人找补回来一点。但耍这种小聪明,真是一国总统之道吗?



2018年9月25日,王毅在纽约会见基辛格 图:外交部网站

也是在“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作了视频致辞。海叔注意到,王毅在致辞中特别提到基辛格曾说过的,要有“外交哲学”,而不是仅仅把外交当成“行政事务”。王毅说,身处动荡变革的时代,人类需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外交新哲学。这是对基辛格很高的评价了。

这么说来,基辛格真不仅仅是一名外交家,他之为人,与他在哈佛求学时期所学专业真正吻合了。

要问基辛格是哪里人?

看来是到了哲人的境界!起码,在中国的外交领域的后辈看来,是如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