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洪水冲出中文石碑,韩国人看后直呼奇耻大辱,连夜泼油漆毁碑

“集体破防”的韩国人

韩国特大洪水冲出一块中文石碑,看过其中内容的韩国人集体“破防”,愤怒高呼“奇耻大辱”,恨不能当场将其砸碎。



由于是难得的文物,韩国不得不将石碑保护起来,但依然有韩国市民偷偷泼油漆,企图毁碑。

那么,这块中文石碑究竟记载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能让这么多韩国人恼羞成怒呢?

韩国洪水冲出中文石碑

1963年,韩国当时的首都汉城河水泛滥,引发了一场特大洪灾。

就在韩国上下都为这场洪灾带来的损害忧心不已时,突然有人在洪水退去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碑。



资料图

石碑非常高大,竖高5.7米,横长3.95米,宽1.4米,顶端雕刻着螭龙,下面则是托起了石碑的乌龟石座,从上到下,图案非常精致,无论是石碑所用的石材还是其雕刻工艺,都显得异乎寻常,而且年代十分久远。

而最让发现石碑的韩国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块石碑上刻满了各种看不懂的文字。他们本能地认为这是一块文物,于是赶紧叫来了考古专家。



资料图

这些专家见到石碑后也大吃一惊。经过仔细观察,这些专家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这不是韩国该有的东西。

因为这块石碑与韩国常见的雕塑风格完全不同,他们虽有丰富的考古经验,却还没见过类似的石碑。

想要搞清楚石碑的来历,就只能从石碑上的文字入手了。于是专家们先对石碑进行了仔细地清理,去掉表面的污垢,这期间他们又在石碑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字,而这些文字他们竟然感觉有些熟悉,似乎是中国的繁体汉字。



石碑上的字迹

与日本类似,因为古代中原文化的压倒性影响,过去在朝鲜半岛上,汉字是长期使用的唯一一种文字,至少从公元5世纪开始,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已经将汉字视作了官方文字,只是后来慢慢废止了汉字的使用,认识汉字的韩国人也变少了。

但是作为考古专家时常与古文物打交道,还能认出汉字。看到石碑上的汉字时,专家们还以为这是古代朝鲜王国的遗物,感到非常激动,但是这份激动很快又变成了疑惑。



资料图

因为石碑上的文字不止汉字一种,还有一些细长的竖着排列的文字,他们完全看不懂。专家们只好找来语言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研究。

这些专家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石碑上一共刻有3种文字,除了汉语还有满语和蒙语。



石碑上的字迹

他们随后还贴心地给出了石碑文字的翻译,但当考古专家们阅读了文字内容后,却瞬间脸色铁青,又气愤又尴尬,直呼奇耻大辱。

那么石碑上究竟记载什么内容?为何会是三语书写?

又为何会让这些韩国专家这么生气呢?

韩国人的屈辱史

韩国专家在气愤过后,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将石碑永久封存,绝对不能让世人看到。

不过他们想得很“周到”,保管石碑的工作人员,却偷偷将石碑内容透露给了朋友,一经传出,越传越远,很快韩国民众都知道了这件事,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轰动。

那么,这块刻着中文的石碑,究竟记载了什么内容呢?

这就要从30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开始说起了。

明朝末年,生活在关外的女真部落渐渐崛起,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随后开始起兵反明,试图入主中原。而身为明朝属国的朝鲜,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障碍。



资料图

朝鲜也曾出兵帮助明廷抵抗努尔哈赤,但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与朝鲜联军根本不是努尔哈赤大军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女真部落与朝鲜之间结下了梁子。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他的儿子皇太极继续发兵朝鲜,带着12万大军攻城略地,打得朝鲜毫无还手之力,就连平壤和王京都被占领了。朝鲜只能乖乖向皇太极俯首,谁知女真大军走后,朝鲜转头又向明朝效忠。

皇太极意识到还得继续打,于是在1636年改国号为“清”后,又一次出兵朝鲜。跟上一次一样,朝鲜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当时的朝鲜仁祖李倧只能带着家眷和满朝文武仓皇逃离,来到了南汉山城。



资料图

但皇太极的大军紧随而来,很快又将这里包围了。李倧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向明朝求救,可是日薄西山的明廷自顾不暇,根本帮不了朝鲜。

在被围困45天后,李倧只能再次向皇太极俯首。这一战就被后世称为“丙子之役”,或者“丙子虏乱”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皇太极,这次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上次他还想跟朝鲜结为兄弟之国,这次他干脆就让朝鲜成为大清的属国,李倧无力反抗,只能作为属国国君,屈辱地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影视资料图

朝鲜之前一直自诩(xǔ)是“小中华”,没想到如今竟然要臣服于女真这样一个蛮夷之国,不光国君感到屈辱,朝鲜大臣和民众们也痛苦不堪。

就算朝鲜已经选择了臣服,皇太极依然对他们不放心,于是就命人雕刻了两座功德碑,立在当初李倧投降的三田渡。



影视资料图

碑身正面雕刻着蒙语和满语,碑身背面则刻上900多个汉字,将皇太极这次率军征伐朝鲜的原因和经过都记载下来,确定了大清与朝鲜之间建立起的宗藩关系。最后,石碑上还附上了一首四言诗,用以颂赞皇太极的功绩。

这样的石碑就被称为“三田渡碑”,或者“大清皇帝功德碑”。后来大清派来朝鲜的使臣,总要到功德碑前看一看,以此警告朝鲜人。



资料图

后来历代的朝鲜人都将这块石碑看作是耻辱碑,是所有朝鲜人心中的伤疤,可惜无法将其摧毁。

直到1895年,式微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朝鲜人意识到,翻身的机会似乎到来了。

走不出的自卑心

1895年,甲午战争后,朝鲜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衰败,迅速与清政府撇清关系,并推倒了压在心口多年的耻辱碑,随后将这块记载着皇太极功德的石碑,丢进汉江之中。

没想到这块石碑并没有就此消失在朝鲜人身边,反而在1931年被江水冲上岸边,重新勾起了他们心中耻辱的回忆。



资料图

于是,朝鲜人又将石碑埋到地下,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这可能就是命中注定,这块石碑与朝鲜人羁绊很深,后来朝鲜半岛都分为南北两部分了,它竟然又一次被洪水冲出地表,出现在了韩国人眼前。

此时,距离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10年,但韩国人依旧没有走出那一战的心理阴影。他们特别不愿意承认过去的历史,尤其不愿意承认曾经做过中国的“小弟”,一边否认过去,一边窃取中华文化。

而这块石碑的再次出现,直接摧毁了韩国人的骄傲和信心。



资料图

当年将石碑丢进江水和埋入地下时,并非所有朝鲜人都知情,如今它再次被发现,韩国民众纷纷“破防”,反应比专家们更加激烈,他们高呼着“奇耻大辱”,要求韩国政府一定要毁掉这块石碑。

韩国政府倒是还有几分理智,知道石碑作为历史的见证,应该得到正视,于是就在1983年,下令将这块“大清皇帝功德碑”指定为史迹第101号,放在松坡区石村洞附近,并在周围建起了一座公园,妥善地保管石碑。



资料图

但是偏激的韩国民众并不能就此放过这块石碑,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年都会有不少人表示希望将石碑推倒,或者干脆毁掉。

等到2007年,也就是“丙子之役”后的第370年,这块石碑再次遭到激进的韩国民众破坏。有激进分子深夜带着红色油漆,在石碑上泼漆涂鸦。

石碑的正面写上了韩语的“撤”和“370”字样,背面则写着“去”和“丙子”。



资料图

这一行为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部分韩国民众对这种做法表示支持,但也有些理智的市民认为不能否认历史。随后,这名男子被警方逮捕,被涂鸦的石碑也恢复了原貌。

2010年的时候,韩国政府给石碑移了位置,但依旧没有将其推倒,让韩国民众非常不满。他们或许还不明白,就算推倒了石碑,也改变不了既定历史,更洗不掉他们心中的自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