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亏了100多万……”西湖边开了12年民宿老板有点撑不下去,谁能拉我们一把?

(原标题:“今年亏了100多万……”西湖边开了12年民宿老板有点撑不下去,谁能拉我们一把?)

“今年确实很难。”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民宿行业协会秘书长封国仙说。

西湖民宿,是近年来西湖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民宿和青年客栈的发源地之一,从2010年前后开始,西湖景区范围陆续推出了数百家各类精品民宿和客栈,成为西湖旅游的一大特色。

疫情三年,旅游行业遭遇“寒冬”,西湖民宿的日子也不好过。

西湖民宿今年从400多家减到300多家,真正在正常运营的100多家左右。

这是5月18日封国仙了解到的最新数据。

“去年,景区60%的民宿换了老板,换了经营模式,但今年现实更加残酷。”封国仙说,直接关门不开的民宿占了不小的比重:“西湖民宿品牌打响后,有好两年挺红的,也进入了一个数量上的高速增长期,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确实会经历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盘过程,只不过,疫情三年,加速了这次大洗盘。”

老倪民宿的花廊

在四眼井开民宿12年的倪敏华盼着行业复苏的同时也在考虑将这十多年的心血转手。同样开民宿十来年的俞利强,因为民宿体量不大正在想办法自救。他把民宿改造了一部分做了餐饮,他说“还想再坚持一段时间,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纾困政策。”

俞利强的“曼殊度假民宿”靠近灵隐寺一带,在点评网站上,住客给出了“环境好”“服务热情”等不少好评。

但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整体预订情况不是很好,“特别是今年以来,都没啥订单。”

和大部分西湖景区民宿从业者相比,从2017年10月开始经营花筑·歆庐民宿的楼勇相对压力小一些。

“当时是自家房子装修,想让家人住得舒服一点。我画完图纸后发现多了几个房间,就有了开民宿的打算,最后整理出5个房间作为民宿客房。”

楼勇开的民宿在杨梅岭村的半山腰上,是一座两层半高的白色小洋楼。虽然位置比较“隐蔽”,不过阳台上的视野很开阔。起初,他有些担心入住率,但开业后惊喜发现生意比想象中还要好。只是疫情一来,冲击也在所难免。

杨梅岭村共有28家民宿,像楼勇这样的自营民宿有6家。“自营民宿,平时家里人一起帮忙运营,我的经营成本很低,压力也相对小一些。”虽然今年上半年生意不太理想,不过楼勇还是挺乐观的,“如果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刚好还能赶上7月到10月的民宿旺季。”

西湖民宿生存之难,带着一定的普遍性。

“我看钱江晚报一直在做关注杭州的小店,是否也可以把民宿纳入其中?”封国仙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民宿行业协会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的区域性民宿行业协会,他们也在积极想办法,

“最近在和政府、银行对接,看看能不能拉景区民宿一把,找到更加针对性的纾困办法。”

暮春过去,就是阳光浓烈的夏天。

西湖民宿能否好起来,是否如楼勇所愿,能赶上7-10月的旺季,不仅需要民宿经营者自己的努力,可能也需要社会各界像关注小店一样来关注他们。

曼殊民宿

开了12年,有43个房间

特色民宿半年来的营业额才10万

四眼井民宿老板:今年已经亏了100多万,考虑转手

满陇桂雨对面的四眼井区域,是西湖最早的青年旅社集结地之一,后期慢慢有不少民宿进来,名气比较大的就是茶香丽舍。

这家民宿,外观是花园小洋房的风格,进门一条长楼梯下去,右侧有一面黑板报,写着各种服务信息。

门口的黑板告示

老板倪敏华一坐下来,就感慨了一句:“难!”

茶香丽舍是2010年开业的,当时总共11个房间。

在西湖民宿圈里,大家都喜欢叫倪敏华“老倪”,他是一位老杭州,当年开民宿的想法很理想:“就想邀请全世界的游客来我亲手打理的民宿小住,大家一起喝茶聊天,我带着他们逛西湖、了解西湖文化,体验杭州的风土人情。”

开业至今的12年时间里,民宿生意最好的阶段是在2013年-2017年,“平均每年营收200多万,口碑和名气都做出来了”。

老倪脑子很活,很会跟上热点,差不多经营了四五年,他把民宿重新装修了一番,2019年又优化了一次,新租了几幢房子。到现在,整个民宿房间数量达到了43间,算是西湖景区范围体量较大的民宿之一。

“前前后后差不多投了1300多万在硬件更新上,本来想好好干一场的,结果疫情来了。”老倪斜靠在小院的木桩椅上,叹了口气,“疫情第一年还算好,也就关停了两个月,整体情况还好。去年上半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7月台风天开始,就不行了,全国各地陆续有疫情爆发,而且没怎么断过,客人都来不了,生意就慢慢没了。”

老倪民宿的花廊

老倪说,去年12月到今年5月,43个房间的营业额总共才10来万,“这点营业额,过去是一周的量。”

5月小长假,往年都是满房订不到的节奏,今年入住率却连30%都不到。

“基本上集中在5月2日,大部分的客流都是来自萧山、滨江等杭州市区的新杭州人。”

今年上海的疫情,对他的民宿打击很大。

“我们六七成的客流来自江浙沪,另外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现在这波客户群体都来不了。”

四眼井一片的民宿,今年已经有五六家改成餐饮了,还有一些干脆就不开了。

“改餐饮,相比民宿来说,可以做本地人生意,生存空间大些。”老倪说,本来前两年疫情,他还觉得能熬一熬,

但今年至今已经亏了100多万,现金流断了,房租都交不上了。最近,他正在考虑把民宿转手,“没办法,撑不下去了”。

对于转手这件事情,老倪深思熟虑过一段时间。

他分析了西湖民宿这些年的发展情况。“2017年以后,西湖民宿的经营是在走下坡路的,周边莫干山、桐庐、临安等地的民宿都起来了,加上西湖民宿数量增加后,服务和口碑参差不齐,来体验的人如果踩过坑,他们就不会再愿意来住,慢慢地,这里不是大家来西湖游玩的第一、第二选择了。”

虽然难熬,老倪还是在积极想办法,比如疫情期间他推出来带客人游览西湖小众旅游线路的服务。

今年年初,他又陆续开始拍摄走读西湖的小视频,做到现在已有10期,在朋友圈的点赞量还不错,老客户都很喜欢。

老倪民宿视频号发的走读西湖系列

“我们去各个平台投入营销的话,运营成本比较大,只能自己做。做这些小视频,一方面是现在有时间,希望通过这种新媒体传播吸引客流、守住老客户,另外一方面也是自己喜欢,我作为杭州人,很想好好宣传西湖和西湖文化。”

老倪想过了,就算转手民宿,他后面还是想继续开民宿。

“景区范围找一家体量比较小的来经营,相对成本低、风险小。”老倪和很多民宿老板聊过,大家共同的担心来自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这对开民宿的人来说,是很打击信心的,我们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台一些扶植政策,帮我们渡过难关。”

灵隐一带民宿老板:希望出台相应纾困政策

“没有客流,基本没什么生意。”提起最近的生意,杭州曼殊度假民宿的老板俞利强也很有话说。

俞利强在西湖景区开民宿十多年了,他的民宿体量不大,一共6间房。

整体“环境好”“服务热情”,曼殊度假民宿在几大点评网站上收获不少房客的青睐。

不过,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整体预订情况并不好,“特别是今年以来,都没什么订单。”

以往在五一、国庆节假期等旅游黄金周,曼姝民宿早早就是满房状态。

“今年情况有点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只有零零散散的订单,占比10%左右,相当于没生意。”俞利强告诉记者,外地游客数量是西湖景区民宿生意最直观的一张“晴雨表”,外地游客少,民宿生意就很受影响。“一年中,我们家民宿几乎一半以上的客人,都来自上海,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疫情,上海客源彻底断了,打击很大。”

俞利强难掩焦虑。

“同行之间平时交流,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坦言,大多数西湖民宿,都是租房开的,本身经营成本较高,当前想要回本很难,“十多年前,房租还是便宜的,10来万能租到七八间这么大小的一幢楼,后面西湖民宿火了,租金就慢慢涨起来了,现在基本上都是30万以上一年。”

思来想去,去年俞利强还是把民宿的部分空间改成了餐厅,吸引本地客流。

“民宿转餐饮,是现在西湖民宿的一个趋势。疫情这两年看下来,餐饮和民宿相比,相对受打击小一些,主要都是本地客流,而且有翻桌率,不像民宿的房间,比较固定。”

“还能坚持多久?”听到记者这个问题时,俞利强沉默了一会儿。

“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除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俞利强有些焦虑,他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针对民宿业“对症下药”,帮他们一把:“以往针对企业出台的纾困政策,民宿行业很少能享受到。相关政府部门能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加强金融方面对民宿行业的支持力度?”

曼殊民宿

杨梅岭村民宿老板:希望能赶上今年暑期旺季

和大部分西湖景区民宿从业者相比,从2017年10月开始经营花筑·歆庐民宿的楼勇,“入行”时间有点晚,也有点巧——

“当时是自家房子装修,想让家人住得舒服一点。我画完图纸后发现多了几个房间,就有了开民宿的打算。因为我自己很喜欢民宿的氛围,最后整理出5个房间作为民宿客房。”楼勇开的民宿在杨梅岭村的半山腰上,是一座两层半高的白色小洋楼。虽然位置比较“隐蔽”,不过阳台上的视野很开阔。起初,他有些担心入住率,但开业后发现生意比想象中还要好。

“西湖自带流量,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西湖来的。最好的时候,我民宿全年入住率在百分之七十,正常的节假日,假期前四天基本都是满房。”

楼勇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以往从3月春茶采摘开始,西湖民宿就进入旺季,会一直持续到10月,11月到第二年的1月份,是相对的淡季。

“游客主要来自江浙沪地区,节假日北方客人会比较多。”楼勇做民宿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民宿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这方面,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春茶季,他带着游客到自家茶园,体验采茶,“都是免费的服务,让他们一大早跟着采茶工上山,采半天茶,然后回来和采茶工一起吃饭,炒茶也可以体验。”楼勇说,西湖龙井茶是最有特色的,也是他家的资源,“经营民宿,就要好好利用这个资源”。

“很多老客来了一年,第二年还想来体验,有些还帮我发朋友圈传播,生意慢慢就带起来了,有些老客每年和我定茶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西湖龙井茶的销量。”

可惜,好景不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台风影响加上疫情,生意一直不好。等到今年,情况越发不理想。

“刚刚过去的‘五一’,入住率只有20%,往年这个数字会达到90%。”杨梅岭村共有28家民宿,像楼勇这样的自营民宿有6家。

“自营民宿,平时家里人一起帮忙运营,我的经营成本很低,压力也相对小一些。”

也因此,楼勇的心态和其他民宿经营者相比,要好一些,“如果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刚好还能赶上7月到10月的民宿旺季。”

整体数量减少,

有的缩小规模积极转型

西湖民宿正在努力活下去

民宿协会:正和政府、银行对接找对策

杨梅岭村民宿

在杨梅岭村,小时新闻还走访了其他几家民宿,有一家沿街民宿管家透露,他们这家民宿,在杨梅岭村范围,生意是相对比较好的。但今年以来,生意就直接走下坡路,“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只有50%的营业额,往年平时日子都经常客满的。今年真的有点惨,上海疫情影响,客人流失了一大半。”

还有一家风景很不错的民宿。

管家说,他们是几个股东合股的,大家已经好两年没有分红了,连成本能不能赚回也难说。但是他也透露,目前民宿也在积极转型,考虑把8个房间缩到5间,一楼的房间全部用来做成公共空间,做成聚会接待,吸引本地客人,想尽办法撑下去。

杨梅岭村民宿远景

“今年确实很难。”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民宿行业协会秘书长封国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西湖民宿数量在减少,“从原来的400多家减少到300多家,真正在正常运营的可能100多家左右。”

封国仙说,疫情三年,西湖民宿也在经历洗牌。“西湖民宿品牌打响后,有好两年的增长期,这些年发展下来,会经历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盘过程,而疫情加速了这次洗盘。”

据协会了解,从去年开始,西湖民宿已经开始想办法自救,有的换了老板,有的换了经营模式,但现实有点残酷。

“今年直接关门的民宿不少,以白乐桥范围为例,原本大概有100多家民宿,如今只剩下四五十家。”

封国仙说,现在民宿好多连20%的营业额都做不到,按照成本折算,想要有盈收,起码要有50%到60%左右的营业额。

“G20杭州峰会后,原本会来一波客流量,不过后面发现,这批来杭州的游客大部分是团队性质,民宿的接待能力有限,这些人最后带动的是酒店的生意为主。”

民宿和酒店不同,客人比较在意的是特色和个性化服务,西湖民宿也在慢慢面临考验。“西湖民宿是做外地游客生意的,没有人来,就没有生意。疫情一来,很多民宿还没来得及提升,就面临生存的问题。”

封国仙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民宿行业协会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的区域性民宿行业协会,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最近在和政府、银行对接,看看能不能拉民宿一把,找到有针对性的纾困办法。”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王柯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