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巨婴”仍穿纸尿裤,吃饭靠喂睡觉靠哄,智商正常却拒绝长大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地,尽其所能将有的一切都捧到孩子面前,孩子开心幸福,是父母的追求。
中国自古觉得多子多福,添丁进口都是喜事,所以早期的中国家庭人口庞大,一个家庭很多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照顾精力分散,且为了生计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
而计划生育的大范围实施后,从一个家庭好几个子女骤减至一个家庭一个子女,父母便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这一个孩子身上。
孩子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这种过度的关心和干预的后果,造成很多孩子不成熟,不独立,生活能力低下,甚至成为“巨婴”。
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巨婴”,33岁了仍在穿纸尿裤,甚至吃饭睡觉都靠哄,一直活在婴儿的世界里。
拒绝长大的美国“巨婴”
出生在美国的杰克,生活在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他的父母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宠爱到心尖上,让他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他一直非常享受这种生活。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还小,永远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所以杰克在他父母的心里,他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即使杰克已经33岁了,身材魁梧,体重臃肿肥胖,却每天穿着尿不湿,连基本的日常如厕都做不到,吃饭要父母一口一口喂到嘴里,甚至有时候会闹脾气不吃饭,要哄着才肯吃。
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尿不湿的33岁男人,睡觉要拍拍,要哄哄,要故事听唱歌。智力正常,却没有去过学校学习,更不知道要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他来说,他还是个婴儿,每天就是吃喝玩,裹着奶嘴,堆着乐高,这就是正常的生活。
他拒绝长大,而他的父母也没有给他长大的机会。
寄生式生活的悲哀
这种悲哀,到底是谁的错?
这种极端的放任和宠溺,只有养没有育,和养家畜有什么区别?只提供了孩子的温饱却没有教会孩子成长的生活技能,甚至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隔绝了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用自称为“爱”的大手,遮挡着孩子内心的世界,将孩子牢牢控制在无能无知无畏无助的婴儿世界里,沦陷一生。
对于杰克来讲,即使他已经33岁,正常的男子或许已经结婚生子,事业稳步,过着幸福生活,而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婴儿,他“享受”着父母给他的一切,依赖父母给他的一切。深不知父母给他铸造的“甜蜜”的牢笼,在父母离世的那一刻,将是他无尽深渊的开始。
我想没有父母真的希望孩子变成“巨婴”,杰克的父母亦然,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寄生”于父母的生活呢?
重视孩子独立能力
美国杰克的成长史无疑是极端的,即使有很多父母宠爱孩子,也不会真的放任孩子到那种程度,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过得更好。
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独立能力是不能忽视的,独立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甚至于独自消化负面的情绪。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主尝试新事物,从自己吃饭穿衣,到整理房间衣物。这个过程中不要嫌弃孩子做得不好,要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来,共同发现这些事情的乐趣,分享事情完成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而这也更需要父母的放手和宽容,对于他们做不好的宽容,对他们尝试失败父母处理“烂摊子”的宽容。更要有适当的鼓励,增加他们信心,激发他们越做越好的渴望。
将孩子放出去,避免“妈宝孩”的头衔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很多,一个家庭甚至出现4位老人,2位父母共同照顾一个孩子,孩子磕了碰了让老人觉得扎自己心尖般心疼,过度的照顾只会让孩子生活能力日渐低下,更会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哭闹任性。
而竞争社会毕竟是残酷的,没有足够强大的生存能力,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而社会周遭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哭闹就给你糖果,无条件满足你。
这种孩子步入社会后,必将得到残酷的打击,甚至怀疑世界的美好,内心脆弱的他们,很可能会走向极端的选择。
所以父母的大包大揽,宠溺放任,那些没有经历过的委屈终将会成倍地加注在孩子身上。
榜样学习
发达的媒体,信息的传播让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父母想要的成功的教育经验,从书中媒体中网络中都能了解和学习。
宠溺的行为往往发生在普通家庭,商业豪门政客大家都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们经历过社会的洗礼,知道社会的残忍,而让孩子能够强大到抵抗这些残酷的法宝,不只是父母的爱护,更是强大的内心和独立进取的能力。
他们让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同时,也让他们早早地体验生活的艰辛,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接触各类人群,让孩子的内心丰富且坚韧。这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真正的爱。
小结:
初为人父母,迷茫且无措,恨不得摘星捞月,但是越是爱护,就越要冷静,正因为我们身处社会,体会过痛苦心酸打击失落,就更应该教会孩子战胜这些的本领。
从早些年的“啃老族”到现如今更甚者的“巨婴”,家庭教育的悲哀比比皆是,孩子少了,却并没有“精品”,这不是社会发展应有的方向,提倡优生,更要重视优育,父母将爱放到正确的方向,用对正确的方法,才会养育出独立自主的孩子。
那位33岁巨婴的一生是可以预见的悲哀,我们要正视这个警醒,让孩子真正的自由奔跑在他美好人生旅途中。
发表评论